冉冉一手拿著氣球、一手舉著風車,在動物園里走著??匆娨晃恍∨笥汛蹬菖?,立刻提出了新的要求:“媽媽,我也想買一個泡泡槍。對了,你不是還答應了給我買把卡通遮陽傘嗎?”從進動物園開始,冉冉的目光就一次次地鎖定在一個個售貨亭上,任何一件小東西都能讓她愛不釋手,她的心思似乎壓根兒就沒在看動物上面。其實,家里已經有上百個氣球、十來個風車和4個泡泡槍了?! ∥覀兩磉叴_實有一些像冉冉這樣的孩子,為了達到目的和父母軟磨硬泡。這些“物質小孩”的欲望仿佛是永遠也填不滿的溝壑,如同無底洞——滿足了這個要求,他們又會接二連三地提出新的要求,層出不窮,令父母焦慮不安。 焦慮1 對超市情有獨鐘 4歲半的朵朵經常纏著媽媽去“家樂?!?,在那兒,她一眨眼的工夫就把購物車裝滿:小食品、飲料、卡通文具、故事書和小貼畫統統拿來,也不管家里還有多少,先裝上再說。 孩子獨白 超市里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兒的,看著就喜歡。爸爸媽媽想買什么就把什么放進購物車里,我想要的東西也可以裝進去! 行為破解 超市里花花綠綠、包裝精美的商品,自然會吸引孩子的眼球,對其產生極大的誘惑力。而且,像朵朵這么大的孩子,還分不清“想要”和“需要”的區別,他們只是模仿爸爸媽媽在超市選購商品的樣子,挑選自己的心愛之物?! ×硗?,大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決定著孩子消費的發展方向,如果父母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盡量使孩子的物質極大豐富: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也容易埋下隱患:成人的行為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極其不好的參照系,在耳濡目染中,寶寶的物欲被不知不覺地培養起來了?! ?STRONG>應對招數 1 孩子消費也講“計劃經濟” 給孩子一張紙或一個本子,由他自己把購物的愿望都寫出來或畫出來;然后說明這個星期只能買一樣或兩樣東西,讓他權衡先買哪個,這樣他自己就pass掉那些可買可不買的。當然,對某些他特別想要的,媽媽該喊“?!睍r,就喊“?!?。到了周末,媽媽和寶寶就拿著這個“計劃書”去超市。如果孩子提出了額外要求,“錢是爸爸媽媽辛苦工作賺來的,不能亂花”的解釋多半能抑制他們的購物沖動?!?STRONG> 2 明確自己的實際需要 面對那些包裝精美的商品,父母要教寶寶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具體的做法是:告訴孩子吃薯片、果凍一類的小零食對身體不好,不能買;想想家里是不是還有一些棒棒糖或蛋奶星星,如果有,就等吃完了再買;至于那個可愛的娃娃,也在不買之列,因為家里已經有了兩個類似的娃娃了。折中的辦法是給孩子一點時間:“你喜歡這個娃娃,可以和她玩20分鐘,然后繼續買東西?!弊尯⒆用靼祝翰⒉皇撬胍拿恳粯訓|西都能得到,即使這個東西近在咫尺,爸爸媽媽只給她買那些真正需要和某些她沒有的東西。 3“貨比三家” 在商店,教孩子看物品的標價,告訴他同樣的東西在另一家商店賣多少錢,通過“貨比三家”,使孩子懂得少花錢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省下來的錢又可以買別的東西?! ?STRONG>焦慮2 廣告商品“對號”買 “媽媽,你看電視上的史努比小狗玩具多可愛呀,我要買!”“媽媽,我要吃‘綠舌頭’?!薄?歲的妙妙每每指著電視廣告向媽媽提出新的要求?! ?STRONG>孩子獨白 那只小狗的耳朵大大的、鼻子高高的,腦袋比整個身體都大;它還是電動的,能在家里到處走,我想和它比賽,看誰走得快! 媽媽總說小孩子只能吃一點點冰激凌、雪糕,其實,“綠舌頭”一點都不涼,它的外面只包了一層果汁冰,里面全都是果凍?! ?STRONG>行為破解 1~5歲的孩子之所以執著地看電視廣告,是因為學齡前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直觀的東西,他們還不習慣于思維和分析。而電視廣告中煽動性的語言、歡快的音樂、色彩鮮艷和富于變幻的畫面構成了強大的視聽覺攻勢,刺激著掌管顏色、圖像和情感的右腦,并牢牢鎖定了他們的視線;好吃的、好玩兒的就成了心中難以抗拒的誘惑?! ∵€有一個理由,寶寶往往難以把推銷產品的廣告和好看的電視節目區分開來。如果沒有父母的指導,6歲以下的兒童一般都不能理解商業廣告中的推銷意圖,而對其中的描述信以為真?! ?STRONG> 應對招數 1 讓寶寶“看穿”廣告 面對廣告,不妨告訴孩子:它其實沒有電視上說得那么好,這樣做只不過是廣告商為了鼓動我們去買那些看起來像星際戰士的玩具、還有那些對我們的健康沒有太多好處的小食品。為了印證你的說法,也可以買一兩樣東西,讓孩子親眼看到二者的差距,學會理智地對待廣告?!?STRONG> 2“狙擊”欲望也有關鍵期 學齡前的孩子欲望特別強烈,見到的東西都想占為己有。實際上,幼兒期是要奠定孩子對欲望基本態度的重要時期,它決定了孩子今后能否正確地面對各種誘惑,包括情感、物質方面的,還有很多消極的東西,如煙、酒、毒品等等。因此,在孩子無限膨脹的物欲面前,父母適時地說“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