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考研機構實力排名一覽表
機構:中公考研班 時間:2022-05-14 16:09:10 點擊:3

最新中國十大考研機構實力排名
1、中公考研
2、新文道考研
3、跨考考研
4、新東方考研
5、文都考研
6、文碩考研
7、海文考研
8、啟航考研
9、碩成考研

中公考研學習指南,讓你不再盲目備戰
- 01
解題特訓
通過所學知識,進行充足的解題訓練,完成各階段解題特訓。
- 02
完成論文
優化專業學術資料,完成公開所學專業學術論文的發表。
- 03
復試輔導
完成復試專業課筆試,專業課知識面試等復試輔導項目。
- 04
計劃調整
根據階段成績,動態調整學習路徑,時時保持學習狀態。
- 05
強化弱點
根據學員測試學情強化薄弱點學習,突破低掌握度考點。
- 06
制定計劃
制定高精度學習計劃,針對學員情況提升考研學習效率。
考研擇校擇專業:從實際出發,不要盲從
考生在報考專業及院校的時候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以興趣點為導向,準確為自己定位,要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所在,挖掘自身的潛力,這樣讀研才會快樂,找對專業方向考研才有意義!現在考研人數逐年增加,考研市場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雖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這樣,但考生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全面的分析,不能存有僥幸心理或只偏重于熱門學科,忽略冷門專業,其實熱門與冷門是相對的,是一個比較功利的概念,不是絕對性的;也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同時在選擇院校的時候,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問題:比如考研成功的概率是多少、考取的難易程度、需要經歷哪些階段、付出多少精力;再者了解學校的專業信息,如欲報考院系的名氣、專業背景、學術氛圍、歷年分數線、報錄比、就業方向、導師情況、綜合實力等,這些信息希望大家在報考前能夠想清楚,另外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學校公費和自費的比例,這關系到你現實的經濟利益,因為有的學??赡芄M的比例比較小,如果說你的經濟實力有限,你恰好考上自費了,對于你來說生活壓力就比較大了。你就不能夠安心地去做學術和研究,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就個人興趣,還是學校的名氣,可以參考以上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就可以了。因此在選擇專業和院校的時候要尊重內心的選擇,多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結合自己的綜合實力,從理性的角度分析然后再決定報考,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
當然,在決定考研之后,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要重視導師的選擇,找對導師求學才更省力。因為有的時候我們或許會因為某個知名導師跟自己所想研究的方向或興趣是一致的,所以我要報考他所在的院校和專業,這也是可能的。導師喜歡什么樣的學生我們不一定清楚,但我們喜歡什么樣的導師,要研究什么專業方向,我們是知道的,而且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樣我們才能踏實地做學問,才能把專業學精,導師的重要性不在于學術本身,而在于他能為我們的學術之路提供大量的幫助。
繼續留守本專業還是跨專業呢?這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因為有的學生在本科所學的專業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甚至是沒有前途的,所以想在考研的時候能夠換一個自己有興趣而且更有競爭力的專業,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困惑。毫無疑問,如果繼續選擇本專業,則考研的把握性要大得多,也容易很多;而對于跨專業的考生來說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考研的成功的比例相對小一些。在這個問題上,除非你是特別想換專業,并且對你所感興趣的專業有一定的了解和功底,否則放棄跨專業報考并非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畢竟放棄就意味著一切重新開始,新的學科知識、新的學習方法,不是你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就能掌握并運用自如的。而因為面臨種種這樣的情況,跨專業考生會處于劣勢,因此,如果非要,那么
專家建議你所選擇的新專業最好是曾經修過的第二學位,或是你平時關注較多,與本專業關聯性很大且有非常感興趣的專業,這樣復習起來會比較輕松容易,的難度也不會很大。對于專業和院校的選擇一定要理性。近幾年實際情況出現考生 “扎堆”的現象仍然讓業內人士憂心忡忡。報考“人大、北大、清華、師大”這四所傳統名校的約占了全部人數的1/3,這種現象越來越激化,學生目前是有增無減,所以專家建議考生們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來迎接考研大軍的人數上的競爭壓力,考生報考的專業和院校層次須與考研實力相符,最好選擇既具有挑戰性又力所能及的專業和學校,根據自己的復習情況,報考分數要求高一點、質量好一點的學校,這樣才會使你更加有效地開始階段性的復習。
總而言之,對于考研時的擇校擇專業是一項復雜而且總要的內容,需要有個合理的規劃。所以我們在選擇之前要了解自己的基礎和優勢,挖掘自身的潛力;多了解院校和專業的信息,在選擇是既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也不要太過保守,低估自己。因此,知己知彼,不求最好,但求適合就好。

- 研究生擴招
超過40%的“世界**大學”建設高校和超過52%的“世界**學科”建設高校2021年的計劃招生人數相較于2020年都有所增長。據統計,至少有10所“雙**”大學擴招人數在1000人以上,其中鄭州大學2021屆擴招1200人,高居首位。(數據來源于各大高校)
- 在職研究生考試納入統考
2016年12月1日后錄取的研究生從培養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區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 全日制非全日制不再區別對待
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戶條件,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戶機會。
專注:廣州考研機構實力排名一覽表 電話:15517108991 在線咨詢